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藏的画是真迹是精品,都希望听到别人的称赞和夸奖。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当你挂上一幅画后,你身边真正能把它看懂的未必能有几人。
有些人虽说是##画家,画儿画得不错,但让他看别人的作品他却很可能辨不出真伪。这就是我常说的“好不好”与“是不是”的区别。画家看画,往往看重的是这幅画儿画得“好不好”,而鉴定专家却是在判断这幅画“是不是”画家的真迹。因为许多仿品也可能画的很好,但再好也不是原作,就像张大千仿石涛,尽管他仿得很精彩,但终究不是石涛的作品。而另一方面,有些作品看上去不是很##,但它很可能就是特定情况下画家的真迹。
有些鉴定专家也是如此,当他面对自己不熟悉的画家作品时,也常常会出现错误。我曾见过一位博物馆很有名气的老专家鉴定李苦禅作品时的情景,他左看右看费了半天劲,##还是做出了错误的结论。这是因为,他所在的博物馆里的馆藏作品全部都是古代书画,根本就没有一件“李苦禅”,他没接触过“李苦禅”,对苦老的作品的面貌全然不知,所以他做出错误的结论也就难免了。
生活中真正能看懂画的人没几个,可敢开口评画的人却比比皆是。有些人胆子大,不管三七二十一,对着作品就是一通胡侃,好像自己就是一##。唉,反正胡说也不上税。所以,当你确定了自己藏的画真是一幅好画后,就任凭别人去评说吧,嘴长在他的脸上,你也捂不住,你要做的就是要保持一个超然的心态。
一个真正的收藏家,要经得起被人说假,不能来个人说风你就跟着也是风,别人说雨你就是雨,买张画一会儿喜一会儿悲,精神脆弱,天天提心吊胆,把藏画之乐变成了负担。
我刚开始藏画时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当别人说是真迹时心中得意,当听到别人说假时心中不安,有时甚至还会半夜爬起来,迷迷糊糊地把画再研究一遍。想想藏张画也真是不容易,这也可能是每个收藏者都必须经历的成长过程吧。
2004年,我开始喜欢上了黄宾虹大师,但那时对他的作品还了解不深,只是着魔似地想买一张他的作品。后来终于如愿在一场拍卖会上以43万元拍得了《峨眉山龙门峡》,这在当时算是很高的价格了。画取回来后便挂在了办公室。没两天,一位师范学院美术系的教授到我这儿串门,我让他看这幅画,他瞥了我一眼,随口说:假的。然后又说了些他认为假的理由。他坐了半小时走了,接下来我可就闹心了。心想,他是美术系的教授,又是个画家,应该不会看错的,越想心里越没底。于是,我就赶紧把这画的片子发给了一位专门研究黄宾虹的专家,请他帮忙看看真伪。专家看过后认为是幅很精彩的真迹。我还是不放心,又打电话求证令一位老师,这位老师也认为是真迹。这样,悬着的心才算多少放了下来,松了口气,但这通折腾还是耗了不少精力。
大概过了有半年多时间,##画院一位画家朋友到访,他多年来一直研究黄宾虹,当他看到这幅《峨眉山龙门峡》后非常喜欢,执意要拿走,我只好忍痛割爱。他当时给了我60万元。2011年春天,这幅作品现身北京匡时春拍现场,,拍了253万。后来,遇到这位朋友画家,他说也是因为拍卖公司的盛情难却才将这幅画送拍的。##近几年间,这幅作品多次被当作黄宾虹大师的代表作被刊登在了好几本介绍他艺术成就的大画集中。
后来,我了解到,那位美术系教授是搞当代水墨创作的画家,他对黄宾虹根本没有做过深入研究。可他的信口开河却着实让我虚惊了一场。现在有时我还会想起这件事,每每想起都觉得自己很可笑。我丝毫没有责备那位画家朋友的意思,他也本无恶意,只能说明当时我对宾老作品研究不深没有经验,对收藏也还缺乏正确判断的能力。通过这件事我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搞收藏,切不可盲目自信,但有时你还真需要点自信,你的藏画,没几个人能真正看得懂,七嘴八舌自以为明白的,就任由他们评说去吧。
___吕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