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说过,现在投资收藏艺术品买到假货赝品的几率还是蛮高的。由于目前我们##在艺术品方面的法制法规还不健全,这就给一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制假售假现象屡见不鲜,这就是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和特色。我们##的情况与欧美不同,在西方许多##艺术品恶意售假不仅会受到严厉的经济处罚,而且还会被判重刑。在欧盟的一些##,法律甚至对在拍卖会上买东西的买家也作了严格规定:如果买家竞拍成功后拒绝付款,将被判处2.25万欧元罚款和6个月监禁。而在我们这里,买假了申冤困难,拍完了拖个一年半载再来付款都属于正常的事。
《雪景》 林风眠
真伪难辨,乱象丛生,这对收藏投资者来说当然会增加投资的风险和难度,但目前的状况也不能说没有益处。大家想想,也正是因为目前艺术品市场的情况太过复杂,那些大的资本才不敢轻易进入到这个领域,这也就给我们普通百姓留下了收藏名家作品的可能机会。假如不久的将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净化了,明码标价告诉你卖的东西都是真东西,大资金大财团可以放心大胆地买进了,那时候一幅齐白石得多少钱呀?!那可就是##在拼财力的时代了,我们普通人也就真的永远地失去了收藏艺术珍品的机会了。
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富人们进行艺术品投资的比例还是非常低的,位列福布斯富豪榜前500位的“资本大鳄”们只有5%到10%之间的人投资了艺术品,而在国外这个数字在90%以上。在西方##,艺术品只掌握在个别财大气粗的上层社会人士手中,连中国现阶段那些##有钱的人还没进入到艺术品领域,有朝一日一旦介入他们会更加疯狂,因为这是中国富豪们的一贯作风。所以说,目前艺术品领域的现状虽不尽如人意,但却给我们提供了可能有所斩获的良机。
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处在一个机会与风险共存的时代,既然有风险,我们也就难免有时会遇到挫折,在艺术品领域通常遇到的挫折概括地说无非就是买假和藏错。买假,就是花钱买了假东西,经济受损;藏错,就是祖上传下来的或意外得到的东西,自己视为珍宝以为价值连城,可结果却一文不值,发财梦破灭。遇到挫折,你的心态如何,这是衡量一个收藏家或投资家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
《宝莲灯》 林风眠
过去,按照古玩行的传统做法,人们一旦买到假货,一般都会悄无声息地处理,不是赶紧转手卖出去,就是将它束之高阁,没有人会大喊大叫。因为这样做不仅会被别人嘲笑眼力不好,而且这件东西也就失去了再卖出去的可能,损失会更大。
##的人们似乎没人了前人那么多的隐忍与顾忌,为一件东西歇斯底里、大打出手、反目成仇者大有人在。我曾见过一位中年男子,因为专家把他的藏品鉴定为赝品了,他就在鉴定现场大闹四个多小时,面对工作人员小姑娘,他尽情咆哮,平日斯文的面目变得“狰狞可怕”。其实,难道这位先生自己心里还不清楚这件东西的来源或是花了多少钱吗?3万块买齐白石的“真迹”,可能吗?!发财的痴望导致了心态的失衡。
我还遇到一位所谓“名门之后”,当专家认为他藏的“张大千”是伪作时,他白发冲冠,气急败坏奔走多个部门状告“专家水平不高”等等。
艺术品收藏是个高雅的事。即便是投资赚钱,我觉得也与其他投资不同,因为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件与艺术相关的事。孔老夫子曾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意思是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凭借,活动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试问如果失去了“德”和“仁”,就是投资艺术品赚了钱又有何意义呢?
买假了,通过合法的渠道讨回公道,使自己的损失降到##小;藏错了,吸取教训,增长学识,坦然面对,不迁怒于人。这才是一个接触艺术品的人应该做到的。要想投资收藏艺术品就应该具备“德”和“仁”,应该让自己有个玩得起的心态。